一、案例背景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与控制技术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培养德才兼备,既具备扎实专业技能又有较高思想政治素养的专业人才,某高校相关专业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旨在将党建引领深度融入课程教学各环节。
二、主要内容及做法
(一)打造“双师型”党员教师团队
1.选拔与培养
从专业教师队伍中挑选出既有深厚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与控制技术专业知识,又有坚定政治立场和较强党建工作能力的党员教师,同时鼓励教师通过参加专业培训、党建研讨活动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专业和党建“双能力”,打造出一支“双师型”党员教师团队。
2.集体备课与研讨
团队教师定期开展集体备课,一方面深入分析课程的知识点、重难点,确保专业教学的高质量;另一方面共同挖掘课程中蕴含的党建元素,比如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党的政策支持下从无到有、由弱变强过程中体现出的党对新兴产业的引领作用,例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如图1所示。以及科研人员响应党的号召投身关键技术研发的奋斗精神等,并将这些元素合理融入到教学案例、课堂讲解中。例如2011年7月,全球首款增程式豪华电动跑车菲斯科•卡玛正式交付,其完成百公里加速度只需要短短的5.8秒,创造了新能源汽车数个世界纪录。这款美国电动跑车的“心脏”实际上是“中国芯”—中国精进电动公司所开发和生产的永磁同步驱动电机。
(二)构建课程思政育人课堂
1. 设置“党建+专业”教学模块
将课程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教学模块,每个模块中都专门设置“党建+专业”融合的子模块。比如在“新能源汽车电机类型与性能”模块中,增设“我国不同时期新能源汽车电机发展背后的党建引领”子模块,讲述在党的不同阶段政策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电机从借鉴国外到自主创新、性能不断提升的历程,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刻理解党的领导对产业发展的关键作用。
2. 课堂互动与讨论
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互动讨论,围绕“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技术如何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党员在新能源汽车电机研发创新中的担当”等主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发言。通过这种方式,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党建与专业的联系,增强学生对党的方针政策在专业领域落地实施的认识。
(三)开展特色主题实践活动
1. 红色基地研学与企业调研结合
组织学生前往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研学活动,了解革命先辈们在艰苦条件下为国家建设拼搏奋斗的历史,然后紧接着安排学生到新能源汽车电机制造企业调研,例如中国企业大洋电机、方正电机、精进电机等。
2. “绿色先锋”项目实践
设立“绿色先锋”实践项目,以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与控制技术的优化升级为目标,要求学生分组完成一个具体的实践项目,如设计一款更节能高效的电机驱动控制系统,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融入红色元素,鼓励学生以党员的高标准要求自己,不怕困难、勇于创新。项目结束后,进行项目成果展示和评比,评选出“绿色先锋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利用线上平台拓展党建工作空间
1. 搭建课程专属党建平台
创建集课程学习、党建知识传播、师生交流互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线上平台。平台上设有“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与控制技术课程资源库”,如图3所示。提供丰富的教学课件、视频资料等供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党建知识课堂”定期推送党的理论文章、政策解读等内容;“实践活动展示与交流”板块展示线下实践活动的精彩瞬间,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2. 线上党建活动开展
通过平台开展线上主题党日活动、党建知识竞赛等,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例如,举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的党建力量”知识竞赛,以赛促学,加深学生对党建与专业结合点的理解,同时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三、成果成效与经验总结
(一)学生思想与专业素养双提升
学生对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大大增强,积极申请加入党组织的人数明显增多,思想觉悟不断提高。同时,学生在课程学习上更加主动积极,对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与控制技术课程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入,在各类专业实践、学科竞赛中取得了更好的成绩。
(二)校企合作深化
通过企业调研、实践项目等活动,加强了学校与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合作联系,企业为学校提供了更多实习岗位、实践基地以及科研合作机会,共同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工作,实现了产教融合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