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简介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紧跟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的汽车产业发展趋势,投资1350万元,建成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和新能源汽车双师型教师培育于一体的“戴姆勒职业教育项目”实训基地。以此为依托,经过五年发展,形成“两室一站三中心一团队”的新能源汽车双师型教师培育模式,打造了汽车专业领域1+X省级考核办公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立项国家级教师实践流动站,搭建了省级汽车工程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中德新能源汽车培训与认证中心、校企师资培养与技术应用推广中心,立项教育部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二、主要内容及做法
(一)对接转型、提质增效,助推新能源汽车双师培育模式形成。
针对传统高职汽车类专业招生规模出现缩小现象,而新能源汽车技术等新兴专业招生规模逐步扩大这一现状,在投资600多万建成的针对传统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戴姆勒铸星计划”实训基地的基础上,积极对接产业转型,进一步投资700多万元。
(二)立足基础、多元发展,形成新能源汽车双师培育系列平台。
1.搭建技能大师工作室、1+X省级办公室
结合先进的项目实训建设基础,搭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引导团队教师开展技术培训、技能提升;积极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与汽车专业领域评价组织-北京中车行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对接,参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的修订、课证融合课程体系的建设探讨、活页式和手册式教材的开发等,成立汽车专业领域的1+X省级考核办公室。
2.成立中德新能源汽车培训与认证中心、省级汽车工程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校企师资培养与技术应用推广中心
为实现系统性的师资转型和双师培养目标,引进中德新能源汽车培训与认证中心;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作用,积极提升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应用和服务水平,立项山东省汽车工程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服务戴姆勒奔驰、比亚迪等相关新能源汽车后市场人才的培养与培训;定期开展面向全国的戴姆勒职业教育项目组师资培训。
3.立项国家级教师实践流动站、教育部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与企业、政府部门积极对接,与戴姆勒大中华投资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立项教育部教师司主导的国家级教师实践流动站,制定流动站入站原则,联合开展教育教学方法、课程开发、企业实践的资源整合,联合并具有有针对性的定向培养新能源汽车双师型教师;立项申报教育部第二批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搭建国际化培训的平台,提供创新研究的基础。
(三)定位准确,层级建设,形成体系化的新能源汽车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
形成了新能源汽车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化运行方式,以“戴姆勒职业教育项目”为依托,按照“定位准确、层级建设”的原则,搭建了“两室一站三中心一团队”模式的新能源汽车双师型教师培育模式。
打造了汽车专业领域1+X省级考核办公室、技能大师工作室,“两室”功能定位在日常双师型教师技术技能专项培训、课证融合能力提升方面;搭建了省级汽车工程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中德新能源汽车培训与认证中心、校企师资培养与技术应用推广中心,“三中心”定位在双师型教师综合应用技能、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技术应用推广能力等方面的提升方面;立项了教育部教师实践流动站与教育部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三、成果成效与经验总结
(一)培训系统化,双师型教师技能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立足于“两室一站三中心一团队”模式的具体应用,新能源汽车双师型教师的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目前团队有山东省青年技能名师1名,山东省技能比赛优秀指导教师3名,新能源汽车企业培训认证师6名,汽车专业领域省级1+X专家组成员2名,1+X证书制度下汽车运用与维修(含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等级师资培训师9名,山东省创新创业导师库专家1名,山东省教师技能比赛获奖10项。
(二)教科研能力提高,教师团队的整体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团队教科研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立项教育部行业指导委员会“专创融合”专项课题1项,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项,山东省教育科学、教学教学项目3项;获得教学成果奖二、三等奖3项、中国机械行业指导委员会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开发国家教学资源库、省级共享资源可5项,开发新能源汽车类教材9部;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人文社科类)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山东省机械工业进步奖4项。
“戴姆勒职业教育项目”是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主导的、面向职业院校开展的校企合作项目,项目涵盖的教学理念先进,各类技术支撑平台丰富,人才培养体系和师资培养体系完善,利用该平台,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积极拓展系列师资平台,形成了“两室一站三中心一团队”模式的新能源汽车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系统化开展了系列双师型师资培育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