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较早之前所作的一个思考。在于大学生与企业家的接触中,我发现,面对同样一个问题,双方会有截然不同的态度。背后反映的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思维和行为方式。这才是大学生就业难、企业招聘难的症结。对于大学生来说,问题在于如何调整自己,使自己适应于商业环境,从一个局外人经新人而成为一个成功的职业人。而对于企业家,问题在于如何从企业系统的设计上,以尊重大学生价值观、思维和行为方式的态度,实现企业的目标。这个双向调整的关键在于:假设对方是对的,彼此尊重,化冲突为机会,变障碍为进步,从而实现彼此的提升与双赢。因为只有你假设别人是对的,你才能试图改进,如果你认为自己是对的,怎么还会改变什么。我下面所要谈的是前者,即大学生以“企业是对的”为前提做自我调整。也许过于刺耳难受,但,这是大学生应该有的自我提升、驱动进步的方法,也是事实上需要经历的痛苦与成长,无论你是否愿意。
大学生:工作经验的看法万万千;企业家:工作经验的看法仅一条
大学生就业难,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经验。这已经是一个不需要调整的结论了,大学生自然也不置可否。于是,在面试中要么避而远之,一味声称心态如何好、学习能力多么强;要么就偷换概念,大谈特谈社团工作经验,将其与企业工作经验等同起来。诸如此类,对工作经验有万万千种看法,因为回避的办法有万万千。企业家则不这么看,当然有经验好,有经验就意味着你可能有更积极地心态、可能创造更多的业绩。但是,经验更多的是作为判断创造业绩大小可能性的一个指标。公司需要的只是业绩,业绩是经验的归宿。
大学生:葡萄是酸的,柠檬是甜的;企业家: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专业的冷热,从高考到就业都是关注的焦点。结果在面试中,大学生反而认为专业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专业背后的思维方式、学习能力。这就让人怀疑你吃不到葡萄酒说葡萄酸,吃到了柠檬就说柠檬甜。在企业家看来,专业最重要,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因为专业是生存之道。没有专业,医生如何治病救人;律师如何主持正义;教师如何教书育人?我们买东西,不都挑生产那种东西的专业厂家吗?企业不专业,能生存吗?大学生找工作,不是说专业不对口就不行,但是你不能否认专业的重要性。要看清你离专业选手有多远,为此你需要做什么,怎么做。这才是正确的入口!
大学生:我的时间,公司统统占有;企业家: 你的结果,公司唯一所图!
“加班奴”、“过劳模”这样的说法极为流行,可以说对于加班,大家是深恶痛绝,从不吝惜批骂的笔墨口水。似乎企业欲图占有员工的全部时间,榨干员工的全部血汗。是这样吗?当然不是,没有哪一家企业要员工加班!同样,企业唯一需要的就是结果、业绩。如果你有足够的能力在八小时内达成所需结果,你当然可以随意安排剩下的时间。所以,大学生要认识到,企业要的不是你的时间,而是你的业绩。需要加班是你必须对自己做的投资,否则就不能胜任你的岗位,在未来激烈的人才市场中,也必然被淘汰。休闲,是需要资本的!
大学生:真理一直都在我手;企业家: 错误随时都会发生
初入职场的大学生,所做得第一件事是什么?挑错,比如公司哪里有问题,哪些做法不够人性化。只要一出现问题,马上就去找领导的不合理之处。更有甚至,上班没几天,就可以做出一个企业问题报告来。就是说这样的人,在一开始就假设自己是对的,公司是有问题的,然后以老师自居,评头论足,坐而论道,把自己做成一个旁观者。企业家不会有这样的做事方式,他们不觉得真理就在自己手里,而是相信错误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在自己身上。有位企业家就曾说,我管理着很多很多的员工,但是无论哪位员工辞职了,我都会亲自做一个面谈。为什么呢?他假设员工是对的,所以去了解情况,以调整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这样的做法,哪怕员工是错的,企业都是受益的,因为这个过程一定可以找到更好的管理方法。像大学生的做法,不但无法提升自己的能力,还会把心态作废了,道理很简单,只要认为自己是对的,他就会抱怨不休、满腹牢骚,不可能全心地投入工作。
大学生:天生我才必有用,天生我财滚滚来;企业家: 打好这份工,才能拿好这份钱!
目前,大学生对实现高薪的时间估计,普遍偏低。他们判断的出发点无外乎是学历、专业、能力、心态这么几类。这些因素和薪资有必然联系吗?
公司和员工之间是商业交换关系,员工为公司创造业绩,公司为与员工提供薪酬。这我们就发现问题了。学历可以创造业绩吗?学历高,只能说明你的潜质比较好,创造业绩的可能性大一些。专业知识、能力可以创造业绩吗?第一你拥有的知识和能力,未必是公司需要的。第二,就算你的知识是公司需要的,但是知识和业绩之间存在着很长的路要走。比如,学管理的,不意味着你在短时间内就能当管理者。心态好可以创造业绩吗?当然也不可以,心态好只是创造业绩的前提。弄不好还很危险,比如你的方向错了,你还很自信,那就注定“南辕北辙”,这比心态不好的人还危险,因为你心态好,你就会“快马加鞭”,错得更离谱。
就算你的知识、能力都是企业需要的,那么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这项知识、能力究竟值多少钱。这要符合社会的公平标准,多少不是任何人说的算的。这是企业家的看法,就是说“薪情”是社会公平标准决定的,“钱途”是个人创造业绩的能力决定的。所以,大学生要社会标准的基础上建立预期,有步骤、不急不躁地实现自己“钱途”,打好这份工,才能拿好这份钱!
大学生:领导要像导师 同事要似亲友;企业家: 公司不是家,公司不是学校!
人际冷漠、缺少指导,这是大学生走进职场普遍抱怨的一件事。但这是现实的商业、职业文化。员工与公司的关系仅仅是商业交换关系,公司存在唯一的目的是实现利润,公司不是家,不是交友过家家的地方,企业不是享受天伦之乐的地方;公司也不是学校,没有义务提供学习的环境。试问,企业允许你谈亲论友、学知求真又如何,但企业倒闭的时候,你还会感谢企业吗?那时企业还谈什么责任吗?企业破产、员工失业才是企业最大的不负责任!在企业,衡量价值的标准是人与业绩的关系,而不是人与人的关系,所以企业是做事不做人,创造价值的地方。
大学生:不会撑船怪河弯;企业家:每件事都是我成长的基石!
大学生在工作之初,很无奈的面对一些问题,比如,工作简单枯燥,觉得大材小用;工作内容与职业规划不一致,简直浪费时间。真的是这样吗?当然我们不否定存在工作内容与职业发展不一致的问题,但是事实上,完全没有大学生想象的那么简单。一件事你认为没有价值,不意味着就真的没有价值。那很可能是你没有意识到它的价值点,不会撑船怪河弯。一位企业家在做员工的时候,曾做过一件事,为总裁收集其回复的邮件,够简单枯燥吧,离他的理想够遥远吧?他怎么做,每天收集邮件的时候,就学习总裁是怎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不仅如此,还对邮件归类整理,结果发现了公司不少管理上的问题,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看到,在企业家看来,每一件都可能成为他成长的基石,就是能在看似不相关的工作中寻找到自我提升的价值点,在现实与理想中,划出一道彩虹。
大学生:倾注了所有却换不回一丝温柔;企业家:关键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你听到什么!
“倾注了所有,想换回一点点、一丝丝温柔总不能够。”“是谁说过,得到在付出之后。”相信没有哪个职场新人会否定这是他们的心声。就是他们经常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却没有得到认可。这时他们,要么忍辱负重,期待着有一天领导认可他们,要么就郁郁寡欢、心灰意冷,感叹英雄无用武之地,感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企业家的逻辑是沉默不是金,积极的去沟通,想要什么,就去沟通什么,酒香都怕巷子深,何况酒还未必香呢?关键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你听到什么;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别人需要什么?沟通远比付出重要,交换远比供给重要!所以对于大学生,不是你不优秀,是你的优秀没有用在正确的地方,是你不懂得沟通、“投其(客户)所好”。在商业上,永远都是被认可的才是有价值的。你不是在认可之后才埋单的吗?
大学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企业家: 有风时放风筝理所当然!
在工作中没有交接、没有引导,需要大量地自己摸索,这样如何不好大学生可以找到一大箩筐的理由。最后,不自禁的说上一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不妨问一下,一家企业在决定生产什么样的产品时,顾客会做什么交接引导吗?企业不要摸索吗?如果你能接受一点,为什么要抱怨公司呢?只能说明你缺少独立的责任。然后别人不做,我就有了不做的理由,别人犯错,我就有了犯错的理由,那么到头来守着残局是谁呢?
感叹命运不公,抱怨世道炎凉,强调外在条件的背后,是一种自卑的弱者心态。真正的强者相信适者生存,相信上帝是公平的,相信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我们都可以通过选择态度与行为,最终改变结果。丰田是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商,它的创始人丰田佐吉曾说:“事情就是这样,有风的时候放风筝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在有困难的时候,努力把它放起来才更有成就感。做事业也是一样,不要轻言放弃。”
大学生:蛋未孵,先数雏;企业家:不是撑船手,休拿竹篙头!
大学生在找工作的阶段,见面必问:“签哪了,多少钱?”他们往往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不惜交违约金,也要找一个公司品牌更强大、薪酬更丰厚的公司。这真的有这么重要吗?
这是典型的“蛋未孵,先数雏。”如何选择一家公司,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文化标准,看这家公司的文化理念和你的价值观相不相符,否则隔隔不入,如何做事?另一个标准是看,是否符合个人战略和职业规划,否则就是饮鸩止渴、火中取栗,拥有了现在,谋杀了未来。二者缺一不可!
一个萝卜一个坑,不是撑船手,休拿竹篙头!